白术

 

《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

白术始载《神农本草经》,原名“术”,列为上品,没有百术、苍术的分别。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后来逐渐分别入药,其实白术苍术都有健脾、燥湿的功能,可以用来治疗湿阻中焦、脾失健运的症状。而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为补脾要药,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症的情况,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主要为运脾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症的情况。

顺便说一下,之前看罗大伦博士的节目介绍过舌诊,如果想看自己是什么体质可以自己看一下舌头,看舌头最好是在接近中午的时候,舌诊分为看舌质和舌苔,

舌苔薄白表证轻,苔色全黄是里证;

  舌红属热淡属寒,舌绛鲜明邪入营;

  全舌光莹阴液竭,青紫瘀点血瘀征;

  干润胖瘦当细辨,老嫩虚实寇分清;

  形色神态参机变,进退变化审病情。

如果体内有湿,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早晨容易眼睛肿,下午容易下肢肿。我看过自己的舌头明显是寒湿体质,整个都是淡白的,没有红色。

我们再回到白术这味药,同样它也有一个传说:传说中汉武帝巡抚东方,遇见一个老汉在道边田地做农活,老汉头上放出只有高深道行人才有的白色光环,竟高达数尺。汉武帝吃惊的询问老汉,老汉说:我85岁时,就已经发白齿落,后来有一个道者教我绝谷(不吃粮食)的方法,只吃白术饮水。没有多少日子我就返老还童,长出乌黑的头发,生出了新的牙齿,能日行三百里路,如今我已经一百八十岁了。

中国很多传说故事都有夸张的成分,我相信白术是上品药食同源,但也不可能达到上文中的效果。从上说,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我理解白术主要就是健脾,俗语说脾为后天之本,脾土主运化,是其他脏腑能正常工作的基础,所以健脾能延年益寿,抗衰老:

1、用于脾虚泄泻,表现大便溏泄、饮食减少、上腹胀满、舌淡苔白、脉沉,多由于胃肠功能差,肠壁吸收功能减退所致。常见于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此时宜以白术配木香、砂仁、枳实等,能健胃消食,止泻除满,增进食欲;一般情况下和参苓白术散亦好;如虎寒较甚,则配党参、干姜等,方如理中汤,此方为治疗脾胃虚寒泄泻的代表方。

2、用于脾虚水肿,有肢体浮肿、面色苍黄、食欲不振、大便稀烂、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等症状者(例如肾性水肿、营养性水肿以及妊娠水肿等)。多与利水渗湿药配伍,轻症者可用五苓散,或在五皮饮内加入白术,增强利尿作用,此方对妊娠水肿疗效较好。如脾肾虚寒显著,则需配附子、干姜(或生姜),方如实脾饮和温阳利水汤(旧名直武汤)。

3、用于脾虚自汗,特别是治疗小儿病后食欲不振,体弱自汗,白术常不可少,可与淮山药、糯稻根、芡实等配伍。阳虚自汗,平日易伤风感冒者,可与黄芪、防风配伍,方如玉屏风散,能止自汗,提高肌表抵抗力,预防感冒。

还有重要的用药禁忌:白术性湿而燥,故高温、阴虚火盛、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烦渴、小便短赤、湿热下痢(如菌痢、细菌引起的急性肠炎等)、肺热咳嗽等情况下不宜用。

白术运用也很常见,比如说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黄芪18g,防风6g,白术6g,水煎服;除了药用之外,白术也是家庭食疗的常备之物,例如白术羊肚汤调理久病虚弱、盗汗、消渴、不思饮食;菖蒲白术酒用于温中健脾、开胃消食、理气除积,白术苏叶猪肚粥用于慢性鼻窦炎、慢性胃炎的食疗,三白灵芝茶用于高血压患者,白术山药扁豆粥用于小儿泄泻。

白术就到这儿了。

任何事从现在开始,因为我不想说“如果。。。”

父亲是中医,我却一直对中医心存疑虑,三十多岁,身体的变化能明显感觉出来了,才开始回归。

年少轻狂,一直觉得自己对,对身体任性而为,现在却想真诚的道个歉:对不起,是我不好,这些年你受苦了。

还好身体宽厚,只要我悔改,它就接受。

现在开始学习,记录一点一滴的改变,也用心感受自己的身体,一切不会晚。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cs/868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