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毒性研究进展与中药毒

 

白癜风分型治疗 http://m.39.net/pf/a_4624866.html

斑马鱼(zebrafish)是一种器官、系统发育完善的良好实验模式鱼及模式材料。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Streisinger等[1]开始以斑马鱼幼鱼作为模式系统用于脊椎动物的遗传筛选[2];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将斑马鱼推荐为标准实验用鱼,用于对环境卫生健康[3]和农药[4]的检测,随后的20多年,斑马鱼被广泛用于疾病模型及药学研究[5-9]。近年来,斑马鱼在药物毒性评价的应用日益盛行[10],斑马鱼在国内外已成为一种热门的药学实验研究对象,被用来建立各种疾病模型进行药物活性、毒性的高通量筛选以及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11]。国内学者已开始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药物毒性,如许冰洁等[12]用斑马鱼胚胎评价5种已知对人类胚胎致畸药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证实斑马鱼胚胎模型可用于初步评价药物的发育毒性和安全性;陈丽晓等[13]利用斑马鱼模型探讨了猪牙皂中7种三萜皂苷的毒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杨雨婷等[14]以斑马鱼胚胎模型比较了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毒性。目前,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药物毒性已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15-17]。

斑马鱼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筛选:用幼鱼可在1周内完成毒性快速检测;胚胎在母体外发育,体透明、易观察,可在96孔板中高通量进行;斑马鱼体小、生殖周期短、繁殖力强、易饲养、发育快、成本低,是大鼠的1/;对DMSO耐受,易通过皮肤和腔道吸收药物[18-19];斑马鱼与人的基因高度相似,与人类基因相比,具有高达87%的同源性[20-21],基因信号传导通路、生理结构及功能等均与哺乳动物高度相似[22]。斑马鱼测试体系具备细胞模型高通量的特点,并兼顾在体动物模型近似人的整体生物反应[23]。另外,斑马鱼具有药物代谢的相关酶系,包括I相代谢酶和II相代谢酶,Goldstone等[24]研究发现,斑马鱼有94个细胞色素P(CYP)基因,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可分为18个基因家族,同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一致。CYP基因中5-51家族有32个基因,其中大多数和人类的CYP基因直系同源,这些基因序列的高度相似预示着酶活性的一致性。Chung等[25]克隆了斑马鱼的Cyp1A基因,发现其在核酸序列上与虹鳟鱼、小鼠、人类对应的基因分别具有74%、57%和54%的同源性。Huang等[26]研究发现,斑马鱼有45个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基因,可分为3个家族:UGT1、UGT2、UGT5。由于斑马鱼具有完整的代谢器官系统和代谢酶系,以及与哺乳动物相似的系统及基因,这就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及代谢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在国外,斑马鱼毒性筛选已成为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过程的高内涵关键技术。在国内将斑马鱼用于药物毒性的研究已起步,将其用于中药毒性的研究正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dwh/874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