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节,传染性鼻炎都给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每年9月份至次年5月份较多发,尤其是12月份至次年2月底是高发期,由于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通风量减小,当务之急防控传染性鼻炎就显得十分重要。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以流鼻涕、面部肿胀、厌食、腹泻为主要特征。
本病虽不像新城疫那样形成严重的威胁,但使幼雏育成率降低,产卵期推迟,产蛋鸡停止产卵或产蛋率降低,公鸡睾丸萎缩,加上与败血霉形体的混合感染,导致MG的活性受到诱发,引起慢性型呼吸道病。在集约化养鸡中是重要疫病之一。
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短,在鸡群中传播快,几天之内可席卷全群。病鸡较明显的变化是颜面肿胀,鼻腔有浆性粘性分泌物,其次可见结膜炎和窦炎。初期病鸡还有一定食欲,随鸡群中发病数量的增多,食欲明显减少。产蛋鸡群发病后5~6天,产蛋量明星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下降更加明显,本文曾观察一群鸡患病后产蛋率自83%经1周左右时间下降至19.5%,肉种鸡群发病后几乎达到绝产的地步。本病发病初期鸡群死亡率较低。病后当鸡群精神好转,食欲逐渐恢复时,产蛋量逐渐回升,最后鸡群产蛋低于或接近原有水平。当鸡群产蛋开始回升时,鸡只死淘增加。
2、病理剖检变化
本病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低,尤其是在流行的早、中期鸡群很少有死鸡出现。在鸡群恢复阶段,死淘增加,但不出死亡高峰。这部分死淘鸡多属继发感染所致。病理剖检变化也比较复杂多样,有的死鸡具有一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的鸡则兼有2~3种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死亡鸡常见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病死鸡多瘦弱,不产蛋。
育成鸡发病死亡较少,流行后期死淘鸡不及产蛋鸡群多。
鸡传染性鼻炎仅引起鼻腔和眶下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面部皮下和肉垂的水肿。早期死亡病例可见肺、气囊炎。
对本病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特点、后期死淘增加等特点综合判定,不难做出诊断。
3、鉴别诊断
(1)传染性支气管炎:小鸡死亡率高,6周以上的鸡只死亡率低,成年鸡产软皮蛋、畸形蛋那、蛋壳粗糙变白。
(2)传染性喉气管炎:成年鸡多发,头向前上伸,张口吸气,病鸡咳出带血的粘液,喉头、气管红肿、出血及气管中有血凝块。
(3)慢性呼吸道炎:引起眶下窦发炎,有硬结节。气囊混浊,气囊炎有干酪样物,抗生素治疗有效。
(4)H5型禽流感:肉垂和鸡冠发紫,出血,发病急,死亡率高,腿胫有红色出血,H9型禽流感呼吸道症状严重,卵泡出血严重,上鄂裂有出血丝,输卵管内常有白色黏稠物,抗菌素治疗无效。
(5)葡萄球菌病:出现皮肤破裂,肉垂肿大,出血坏死,抗菌素治疗有效。
4、预防措施
(1)防止病原菌侵入,避免从外场购入带病原菌的雏鸡;做好鸡舍内外的卫生消毒工作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工作,提高鸡只抵抗力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被病原菌污染的鸡舍和用具,必须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2)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同时寒冷时节注意防寒、防止潮湿,注意保暖,把通风换气和保温有机地统一起来;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过分拥挤。
(3)鸡场内每栋鸡舍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进行消毒,空舍一段时间后新鸡群方可进入。
(4)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尤其是维生素需足量添加。加强饮水用具的清洗消毒和饮用水的消毒。
(5)鸡场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更衣、洗澡和换鞋等防疫制度。
(6)适时接种疫苗。国内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菌苗是北京信得威特公司生产的鼻优宝含A、B、C三个血清型,提供全面保护,特别是采用中国分离到B型菌株,针对性更好。据调查:中国B型发病率已高达15.6%-27%,传统A型和A+C型疫苗保护率不足。用法国埃索进口医用白油MARCOL-52做为佐剂,不易产生机化组织,免疫副反应低,易注射,易吸收,2次免疫保护期最长可达13个月,独创的内毒素去除工艺,将内毒素控制在1万EU以下(常规万EU以上),有效降低了细菌类疫苗固有的应激反应,采用高密度发酵工艺,提升单位体积内细菌数量,半成品活菌数可达到70-亿CFU/ml,使用无需加量。全自动化控制生产过程,培养条件均一,最大程度减少了批次间质量差异,产品高效、稳定,单剂量重复接种试验表明,鼻优宝安全性高。采用两次免疫,5-7周首免,颈部皮下注射0.25ml,12-14周二免,颈部皮下注射0.3-0.5m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ys/87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