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停手孩子爱生这10种病,都是因为父母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9292.html

朋友最近抱怨,家里的娃太爱生病了,医院,她说养个娃真累啊。操不完的心。

就在前几天,孩子又生病了,医生说孩子过敏、体质差,动不动就发烧、咳嗽、感冒,要么就是拉肚子、呕吐,前段时间还查出中耳炎、鼻窦炎,她都不知道怎么照顾这个孩子了。

我了解她家里的情况,她老来得子,爷爷奶奶把这个孙子当成宝贝疙瘩,照顾得极为精细,冬天怕孩子冻着几乎都不怎么出门。

我看她愁眉不展,就忍不住说了两句:你们家不是照顾得不好,而是照顾得太好了。

其实不止我朋友,我发现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是把孩子照顾得太好了,才导致孩子抵抗力低、体质差,爱生病。

今天这篇文章就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家长容易照顾过度的做法,希望我们的宝爸宝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

家里太注重干净

容易导致孩子腹泻、过敏

我们经常采访的崔玉涛医生讲到自己曾经接诊的一个孩子,13个月大,喝点米汤都腹泻,只能吃最精细的氨基酸配方奶粉。给宝宝做检查后才惊讶地发现,正常人的肠道内约有上百种菌群,但这个宝宝的肠道内仅仅只有大肠杆菌1种菌群,其他的都没有了!

了解后才发现,原来妈妈一直觉得孩子抵抗力低,宝宝的玩具、衣物每天都消毒再消毒!相当于宝宝每天都在吃消毒剂!消毒剂把宝宝肠道内的大部分细菌都杀死了!

身边很多都家长特别爱干净:

宝宝的奶瓶,必须用奶瓶清洗剂刷

宝宝的衣服,必须用衣物消毒剂洗

宝宝出门东摸西摸,必须随时用消毒湿巾擦手擦嘴

宝宝的玩具总被扔在地上,必须每天用消毒液擦

……

人体肠道是细菌聚集的地方,这些细菌大体上又可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这是互相“争斗”的三大细菌派系。

肠道每天都在上演着“细菌大战”,当有益菌强过有害菌时,肠道蠕动健康、身体抵抗力较强;但如果有益菌实力不足以打败有害菌,肠道内原有的菌群平衡被打破,就会惹来便秘、腹泻甚至是肠道感染等多种问题。

而消毒剂会不分青红皂白,将肠道内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都杀死,打破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频繁腹泻,甚至因为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过敏。

拜妈建议:

其实日常清洁用清水即可,另外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晾晒就是最好的消毒,过度依赖消毒剂可真的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

要知道孩子的抵抗力是在一次次与外界的细菌,微生物等斗争完善起来的,适当的让孩子接触些细菌,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统。所以孩子可以适当的带“脏”一些,但是基本的生活卫生必须要讲究,孩子入口接触的物品该消毒还是必须要消毒。

大鱼大肉使劲吃

导致孩子肥胖、甚至脂肪肝

之前我们说过:深圳一名体重接近斤的11岁男童,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

本来孩子只是脂肪肝,不过一年后再去复查的时候,发现已经由脂肪肝转成肝硬化。

肝硬化等级是S3-4,属于重度肝硬化!

要知道,重度肝硬化再进一步就是肝癌呀!为什么一个11岁的小男孩会患上呢?

从家长的口中,我们得知了一部分原因:

孩子从小就非常喜欢吃各类重油重盐的食物,例如红烧肉等荤菜。

饭量也比较大,甚至米饭一顿都能吃两到三碗。

眼看着孩子越来越胖,肝硬化也随之找上门来。

是啊,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大鱼大肉都不缺,孩子们一个个都营养丰富,从小就胖乎乎的,大家也觉得很可爱。

但拜妈要和大家说的是,千万别让孩子吃太多肉,这对孩子真的不太好,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

给宝宝吃肉,过多过少都不行。不同种类的食物提供不同的营养素,只有多样化的食物才能给宝宝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根据宝宝不同年龄,给出「肉类辅食」摄入量建议:

7~12个月的宝宝,每天1个蛋黄(或鸡蛋)和50g(1两)的肉禽鱼;对蛋黄或鸡蛋过敏的宝宝,则需要80g的肉禽鱼;

13~24个月的宝宝,每天1个鸡蛋和50~75g(1两~1两半)肉禽鱼;

2~3岁的宝宝,每天对畜禽肉类、蛋类、水产品类膳食的需求量总和是50~70g;

(其中鱼肉摄入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2-3岁宝宝每周要吃1~2次富含DHA的鱼,每次约30g。)

4~5岁的宝宝,每天对畜禽肉类、蛋类、水产品类膳食的需求量总和是70~g。

……

总让宝宝宅在家导致宝宝抵抗力低、总感冒生病

我们中的很多家长,平时主要忙于工作,到了星期者节假日就想好好睡觉休息,所以很少带着孩子出门,孩子也养成了比较宅的性格。

或者有些孩子是家里老人带,老人身体不太好,体力精力跟不上,所以为了安全,也就带着孩子在在家里玩。

还有就是冬天太冷,怕冻着宝宝,也不爱带还孩子出门。

可是很少出门的孩子,一开始由于被保护得很好,很少生病,但一旦出门或者进入到人多的群体里面,反而可能会比其他孩子生病更频繁。

孩子从家里相对简单的环境来到复杂的环境,一下子接触到之前没有遇到的、大量的病原,孩子就容易生病,免疫系统会把之前缺的课都逐一补上。

孩子的免疫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是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的。

少量但又不足以致病的病原体,会不断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抗体。

自然感染还是接种疫苗获得的抗体,对孩子的免疫力来说,都一种「锻炼」。

细心观察会发现,不爱生病的孩子,大多很少宅在家,但也不会频繁去人多、空气不好的室内场所,他们的活动场所更多是户外、大自然。

拜妈建议:

孩子的免疫力和户外运动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家长也不要偷懒,天气好的时候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拉近了亲子关系。

总追着孩子喂饭,逼孩子多吃一口导致孩子消化不良、容易积食

“宝宝多吃一点”

“宝宝再吃一口”……

这些话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甚至见过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到小花园喂饭的老人,生怕孩子少吃一口都会饿着。

但其实,“吃饭”是一种本能,孩子饿了自然会吃,也会在吃饱了以后拒绝再吃,如果追着喂可能就会让孩子对吃饭这件事产生反感。还容易养成事事依赖的性格,和不良的就餐习惯。

喂饭喂出逆反心理,影响将是一辈子

很多家长会在强迫宝宝吃饭时,失去耐心而发火,这会让宝宝觉得吃饭就是煎熬,时间长了TA自然会对吃饭有很大的抗拒心理。

宝宝不吃饭,咱们家长应该从各个方面去找原因,而不是跟孩子板着脸、或者直接动手。

如果家长们的强硬态度真的造成宝宝抗拒吃饭,那可就不是一顿两顿能调整回来的,对宝宝一辈子都有影响!

更可怕的是,追着喂、多吃一口,不仅会造成孩子的胃肠负担过重,还容易养出个小胖子,肥胖、超重对孩子的健康危害很大,甚至造成性早熟。

一直追着喂孩子吃饭的家长要尽快改改了:

拜妈建议:

1.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饭后,鼓励他自己吃,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或者桌子。当孩子吃完,家长要有鼓励和表扬,逐渐让他养成独立吃饭的好习惯。

2.如果孩子还是要追着喂饭,那么家长可以减少这顿饭,告诉他如果不自己吃,那就不要吃了。当孩子过后饿了要吃饭时,就告诉他没有饭,必须等到下一顿再吃,这期间也要避免孩子吃零食。这样孩子记住自己挨饿的难受滋味,就会在下一顿好好吃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zz/876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