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养娃的难度越来越高了。
和十几年前的“散养”“放养”式育儿不同,年轻一代的父母在养娃上可谓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一丝不苟付出良多。当温饱不再是问题,养出一个“高质量人类”就成了全新的育儿目标。
于是,视力、整牙、身高和鼻炎,俨然成为新时代压倒父母的四座大山。
比工资涨得更快的,是养娃的成本。而父母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时间、精力,还有那些无处安放的焦虑。
如果你曾在放学时路过学校门口,就会发现,现在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也就是说,平均每2个孩子,就有1个近视。
近视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上学之后,课业负担重,用眼需求增多,户外活动的时间却大幅减少。即使很少使用电子产品,也会给眼睛带来巨大的压力。除了环境之外,遗传因素也尤为重要。如果父母都是近视,孩子的预防近视之路必定更加困难重重。
为了让孩子远离眼镜,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要使出浑身解数。电视不能看,手机平板别想碰,户外时间要保证,更别提因为一个小小的动画片而爆发的无数次家庭战争。
更痛苦的是,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避免近视的发生。当孩子说自己上课看不清黑板,对父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毕竟,除了手术之外,没有任何手段能够矫正近视。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只能延缓加深的速度。为了这一点小小的希望,父母也愿意付出颇多:
每半年做一次视力检查和眼轴测量,粗略估计大约每年元。
如果选择佩戴OK镜(角膜塑形镜),每副大约元左右,每一年到一年半需要更换一次;如果选择佩戴近视离焦镜,也要动辄几千元,还需要每半年到一年评估是否换镜。
可以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每个月大约元。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偏方,比如哺光仪、明目贴、中药热敷……父母往往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试个遍。
这么一算,如果孩子小小年纪就近视,十几年轻轻松松花出“一台车”,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一座大山”。
俗话说“金眼银牙”,父母在孩子的牙上花费的心力,绝不比眼睛少。
由于长期以来生存环境、饮食习惯的影响,中国人更容易出现牙列不齐等常见的牙齿问题,再加上有的孩子喜欢咬手指、舔牙齿,都可能加重牙齿畸形。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错颌畸形患病率位为67.82%,其中6~11岁为牙齿问题的高发期,患病率为71.21%。
而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关于“深覆合”“地包天”等内容的分享反馈,更加剧了父母对孩子容貌的焦虑。为了让孩子拥有完美的牙齿和脸型,赢在起跑线上,整牙也开始从娃娃抓起。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孩子涌入口腔科,戴上矫正器,其中甚至不乏三四岁的宝宝。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显示,~年,我国正畸病例数复合增长率达15%。年,国内正畸市场规模达到了亿元,已成为口腔医疗中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
口腔正畸往往花费高昂。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父母为孩子选择的矫正器主要是传统固定矫正器和无托槽隐性矫正器,费用从2万元到6万元不等。
在父母看来,只要能换来一口好牙,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然而,网络上渲染的整牙的好处背后,是甚少与人言说的整牙之苦。
每次复诊后的牙齿酸痛,金属托槽磨损出的口腔溃疡,加倍困难的口腔清洁……每一样都让成年人痛不欲生,更不用说七八岁的孩子了。
而摘下矫正器并不意味着整牙的结束。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每天佩戴保持器,避免牙齿恢复原位,一旦偷懒,之前的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
当父母决定为孩子戴上牙套的时候,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漫长的战役。
一个网上流传一时的热梗是:遇见一米八几的先别急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dzz/87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