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4自免市场国产大军已杀到

 

中国自免市场整体规模不及国外热门单品的销售额,实在令人唏嘘。有一个调侃的观点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人太能忍了:一些掉着皮屑的银屑病患者擦点茶油不痒就行了;一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贴两块狗皮膏药自我安慰;至于白癜风,只是丑了点又不痛不痒,就更不当回事了。虽然这样的调侃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不可否认,国内患者对自免疾病的认识确实有限,不仅导致了不众多国外大单品折戟中国,也导致了国内药企对自免药物的研发动力不足。

不过这样的局面,可能在年被彻底改变。

part.1冰火两重天

全球范围内,自身免疫疾病已成为第二大疾病市场,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但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国内的自免市场规模仅36亿美元,可谓天差地别。

我国有着数千万自免患者,为何撑不起一个像样的市场?

造成这样的冷清原因有很多,但总结来看,主要是两大原因:供应不足和认识不够。

供应方面,自免领域的创新药在我国的供给长期不足,国外自免创新药已超款,国内却仅有款上市。虽然近两年不断上市,但奈何之前自免新药有限,市场空间迟迟不能打开。

市场教育方面,就如本文开头所述,中国患者对自免疾病认识不够。自免疾病一般进展缓慢,通常不像肿瘤会在短期内严重至危及生命,患者对疾病认知不充分,导致其治疗意识较薄弱和治疗依从性较差。所以自免患者虽然群体庞大,但经就诊率、治疗率这样层层过滤后,有效的目标患者群体数量就大幅降低了。

另外,还叠加了医保报销比例、医生用药习惯等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我国自免药物市场规模仅有可怜的一点。

在我国进入创新药时代的这几年,我们看到,PD-1\L1已经泛滥成灾,ADC出海正在火热进行,抗肿瘤领域的药物研发热闹非凡,甚至已经到“内卷”的地步。在抗肿瘤药物你追我赶的竞争中,许多药企逐渐感觉疲惫,进而转向一些价值洼地。

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体现在无孔不入的资本逐利上,哪里有利润的可能,哪里就有资本的身影。

从年开始,我们看到自免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Biotech的身影,而那些抢跑者,甚至即将开始登上舞台。

part.2国产JAK抑制剂呼之欲出

JAK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细胞外的细胞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与受体相连接的JAK被激活,并进一步激活STAT蛋白;被激活的STAT蛋白将影响DNA的转录和基因的表达。

JAK/STAT通路抑制在治疗自免疾病方面的效果最先被证明,不同JAK激酶亚型的作用机理已有较多研究成果。

基于JAK激酶家族中各亚型的功能特点和特殊的组织分布,JAK1已成为免疫、炎症和癌症等疾病领域的新型靶点;JAK2已成为血液系统相关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确切作用靶点;JAK3已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热门靶标。

JAKs作用机制

来源:迪哲医药招股书

第一代的JAK抑制剂最初于年在海外上市。然而,由于第一代靶点的结合谱系较广,可以和JAK家族中的多个靶点结合,同时抑制不同的信号通路,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会影响并不需要治疗的其他通路,从而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美国FDA对第一代JAK抑制剂给出黑框警告,并多次延迟审查。第一代抑制剂包括芦可替尼、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

为了减少JAK靶向药物的毒性,各大药企转而研究特异性高的靶向药,第二代JAK抑制剂主要是是针对JAK1、JAK3、TYK2及组合抑制剂。第二代JAK抑制剂包括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等。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2款JAK抑制剂上市,其中6款为第二代JAK抑制剂。伴随着乌帕替尼销售端的放量,JAK抑制剂代际切换思路明显,乌帕替尼已成为第二代JAK抑制剂中的翘楚,年营收已经突破25亿美元。

第二代JAK抑制剂

来源:东方证券

但是,到现在为止,仍未有国产JAK抑制剂获批上市。

不过展望年,必有惊喜。

年9月,泽璟制药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盐酸杰克替尼片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适应症为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此外,杰克替尼适应症还有重症斑秃(III期)、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I期)、特发性肺纤维化(II期)、移植物抗宿主病(II期)及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II期)等。

这是第一个NDA的国产JAK抑制剂,意味着国产JAK抑制剂竞赛正式开跑。

恒瑞医药的艾玛昔替尼是第二款进入NDA阶段的国产JAK抑制剂,也是第一款进入NDA阶段的国产第二代JAK抑制剂。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症分别于年6月、8月和11月提交NDA。

迪哲医药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NDA于年9月获受理。戈利昔替尼是全球首个且唯一针对T细胞淋巴瘤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在中国申请上市的首个适应证为抗肿瘤适应症,自免疾病适应症则处于临床II期。

随着热度攀升,国内药企业也不断加入该赛道,国产JAK抑制剂在研队伍不断扩大,根据药渡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18款1类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除上述3家药企外,还有科伦博泰、正大天晴等均有布局。

来源:药渡数据、安信证券研报整理

part.3大军杀到

除去上述JAK抑制剂的布局,国内药企还重点布局了诸多白介素相关靶点,包括IL-17、IL-23和IL-6等。在自免这个赛道中,我们既看到了一众明星Biotech互相追求,也看到了恒瑞医药等BigPharma的宏伟巨著。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在研的自免管线覆盖JAK1、IL-17A、CFB、MASP2、BTK等多个靶点。除了艾玛昔替尼申报NDA外,靶向IL-17A的夫那奇珠单抗针对银屑病适应症已于年4月申报NDA,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针对IgA肾病的管线HRS-(CFB)、SHR-(MASP2)以及HR均已进入II期临床阶段。

恒瑞医药自免在研管线

来源:开源证券研报

三生国健

三生国健的益赛普已统治国内TNF-α抑制剂市场多年,在自免领域的管线还有S(益赛普水针)、(IL-17A)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IL-5)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哮喘、(IL-4Rα)成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L-1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IL-17A)中轴型脊柱关节炎、(IL-4Rα)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等。

其中,针对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进入III期临床,并达到主要疗效终点。

三生国健自免在研管线

来源:开源证券研报

智翔金泰

智翔金泰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自免管线主要有4款,分别是赛立奇单抗(IL-17A单抗)、GR(IL-4Rα单抗)、GR(IFNAR1单抗)与GR(TSLP双抗)。

赛立奇单抗是一款重组全人源IL-17A单抗,针对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于年3月申请NDA,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已进入III期临床,针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和狼疮肾炎适应症已进入II期临床;GR是一款重组全人源抗IL-4Rα单抗,开展的适应症临床试验包括哮喘、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目前均已进入II期临床;靶向IFNAR1的GR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已进入II期临床,针对系统性硬化症已进入I期临床;GR为一款靶向TSLP的双抗,适应症包括哮喘、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等。

智翔金泰自免在研管线

来源:年半年报

康方生物

康方生物目前布局自免类药物主要有3款,均为单抗类药物,分别是针对IL-12/IL-23靶点的依若奇单抗;针对IL-17A靶点的古莫奇单抗和AK(IL-4Rα)。其中,依若奇单抗针对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于年8月申请NDA,其针对寻常型银屑病适应症已于年10月开始临床III期研究;古莫奇单抗针对斑块状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分别于年2月和10月进入临床III期;AK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已进入II期临床。

康方生物自免在研管线

来源:年半年报

荃信生物

荃信生物目前布局的自免管线靶点覆盖IL-17A、IL-23A、IFNAR1等。其中,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QXN(IL-17A)已于年8月进入III期临床;QXN(IL-23A)针对斑块状银屑病已进入II期临床,针对银屑病和克罗恩病已进入I期临床;QXN(IFNAR1)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已进入I期临床。

荃信生物自免在研管线

来源:开源证券研报

除以上国内药企下大力气布局自免管线之外,大部分Biotech或多或少都布局有自免管线。

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虽已上市,但多个自免适应症正在临床III期;康诺亚核心产品IL-4Rα单抗CM,已被纳入优先审评;君实生物的IL-17A单抗JS也进入了临床III期;信达生物靶向IL-23p19的匹康奇拜单抗已在II/III期等等。

云顶新耀和先声药业,发力的主要方向都是传统抗炎以及激素类药物;和铂医药和再鼎医药分别引进了一款FcRn分子,前者提交完NDA,后者已经上市。

可以说,国内自免药物的研发格局已然是百花齐放。

结语

事实上,目前国内自免市场的整体格局中,第一梯队是众多生物类似药,这些生物类似药撑起了国内自免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终究,这些生物类似药是要进入集采的,市场还是要让位于那些在研里闪耀的“星星”。从需求端看,国内患者对自免疾病的认知以及支付能力逐渐提升,在一些需求极度未被满足的适应症如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自免创新药将大放异彩。时间进度条已经走到了年,离收获仅剩一步之遥。后续发展如何,药渡还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dzz/878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