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然常说肺有病,鼻先知。但若是反过来鼻有病,却不全都是肺之病,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像鼻窦炎,中医是叫做鼻渊,《素问·气厥论》说:“胆热移于脑,则辛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现在大部分人的鼻窦炎,其实是不光要管肺,与肺脾胆都有关系。
之前门诊上有个男孩,鼻窦炎已经快一年了,最近又是急性发作,但是就是不想带孩子动手术,来我这就是最后的尝试了。
听过这,我细细询问孩子平时有没有别的不适,孩子说除了流黄黄的浓鼻涕以外,还经常鼻痒,鼻塞。晚上睡觉都好长时间才睡着。
家长说孩子这两天除了鼻子不舒服,还有点咳痰,喉咙痒,口干发热,小便颜色较深。
经过刻诊,发现孩子舌红、鼻腔干燥、面色红赤、苔黄、脉数。
于是我给孩子开了这个方子:苇茎,慧苡仁,桃仁,冬瓜仁,金银花,桔梗,鱼腥草,龙胆草等。(特别说明:中医是一人一方,需要辨证配伍,划定用量。具体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二诊家长说孩子已经不怎么鼻塞,只偶尔流涕,但还是有点咳痰。于是对方子进行加减,后三诊孩子症状已经只剩鼻子臭臭的鼻痒。
四诊症状皆消,又给一些日常养护建议,半年随访并未再犯。
那么给这个孩子就是不单单从肺论治。
其中方子中的苇茎就是芦苇的茎,它生长在水边,说明它药性寒凉,可以清肺里面的痰热,除此之外,它还有滋阴生津的特点,及时补充肺里面耗损的津液。
而薏苡仁是从脾入手,是很常见的祛湿药,不单能健脾,还能切断鼻窦炎的再犯;其次冬瓜子同样可以清热,但是它还多了化痰的作用。
最后《玉楸药解》中说龙胆草“除肝胆郁热”,方中龙胆草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入足厥阴、足少阳经,为泻湿热之要药。
综合下来从多种途径给邪出路,做到了宣散郁火、直折泻火的有机结合,升降并行以助窦窍功能恢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hl/87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