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预防
中耳炎是导致听力障碍的常见病因,因此做好中耳炎的预防非常重要。中耳炎预防要点如下:
①预防感冒;
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刺激,避免烟雾等不良气体刺激呼吸道;
③以正确的方式擤鼻涕;
④及时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或急性传染病;
⑤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增生等;
⑥保持外耳道洁净与干燥,避免污水入耳,不随意挖耳;
⑦飞行期间应不时进食或主动做咀嚼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调节气压。如果发生中耳炎,一定要及时就诊、积极治疗。
噪声性耳聋的预防
生活中的噪声种类很多,如果不注意防范,久而久之听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预防噪声性耳聋最主要的办法是做到尽量远离噪声或减少暴露时间。可注意以下几点:
①正确使用耳机,遵守“60-60-60”原则,即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内,连续时间控制在1小时(60分钟)以内,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dB;选择质量好、杂音小、音量可自由灵活调控的耳机。
②尽量不去或少去电动游乐场、KTV、影厅等噪声较大的场所。
③适当控制家庭影音电器、广场舞音响的音量。
④进入爆震地区前,应使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或用棉花球塞于耳道内。若缺乏防护材料,可用两手指分别塞入两侧外耳道口内,同时卧倒,背向爆震源,可起到一定防护作用。爆震时如张口呼吸或做吞咽动作也可减少中耳损伤。
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对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检查听力。
⑥装配隔音和消音设施(如隔音窗户)消除或降低生活中的噪声。
遗传性耳聋的预防
如果家族中有成员被诊断为遗传性耳聋,那么该成员在婚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果受检者被诊断为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隐性遗传性耳聋,当有生育要求时,其配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致聋基因检测,从而预防耳聋后代的出生。如果配偶同为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那么理论上后代发生耳聋的风险为%。如果夫妻双方均为SLC26A4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其后代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风险同样为%。如果GJB2/SLC26A4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患者其配偶恰巧携带相同致聋基因单杂合突变,那么理论上其后代会有50%的耳聋风险。因此,被确诊为这两种基因所致遗传性耳聋的患者择偶时应尽量避免选择与自己携带相同致聋基因的人,以降低生育听障孩子的风险。还可以通过孕早期的产前诊断判断后代的遗传状态,避免听障孩子的出生。此外,该家族内的其他成员生育前亦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②如果受检者被诊断为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由于其为母系遗传方式,即此类基因突变只通过母亲直接遗传给孩子,因此家族中所有母系成员都应终生禁止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避免耳聋发生。
老年性耳聋的预防
老年性耳聋虽属生理老化,但在发病过程中,年龄性老化并不是主要因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精神和心理因素,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均可加速老年性耳聋的进展。对于老年性耳聋,目前尚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因此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老年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科学饮食,合理营养,忌“三高一低”(高糖、高盐、高胆固醇、低纤维素)饮食;
②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③不吸烟、少饮酒;
④保持乐观情绪,多参与社会活动,多与人交往,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态;
⑤定期检测听力,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要在医师指导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老年性耳聋家族史者尤其要注意上述预防措施。
突发性耳聋的预防
突发性耳聋高风险人群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勿过度劳累,要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②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③保持均衡饮食,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④如果发现听力突然下降,应及时就医,采取治疗措施。单纯突发性耳聋如治疗及时,一般可借助药物恢复或减轻。
药物性耳聋的预防
随着我国卫生医疗系统管理的规范化,药物性耳聋的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但在生活中,人们有时仍会接触到耳毒性药物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具体措施如下:
①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的适应证,如非必需,应避免使用。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耳毒性药物,一定要遵从医嘱,有耳聋家族史者要提前告知医生。母系亲属中有因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者,应禁用此类药物。老年人、体弱、肾功能减退患者应慎用耳毒性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
②应用耳毒性药物后,一旦出现头晕、口角麻木、耳鸣和耳聋等症状应及停药。
③避免联合或连续应用多种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利尿剂同用或几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同用。
④应用耳毒性药物的同时,若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泛酸钙等,对内耳会有一定保护作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zz/87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