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真菌性鼻鼻窦炎

 

导读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rhino-sinusitis,FRS)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放疗及HIV病人。近年来发现,在健康个体体检中亦发现真菌性鼻-鼻窦炎,表明这些真菌也可以在机体抵御侵袭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致病菌主要为曲霉菌和毛霉菌。

1机体易感因素

抵抗力下降

变应性体质

解剖畸形

临近病灶感染

气候及生活工作环境

低氧、低pH值血症、低免疫功能及富糖环境(“三低一高”)更适合霉菌的生存。

2FRS危害

1、真菌性鼻窦炎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降低消化系统功能。

2、鼻窦炎还可以引起哮喘发作。

3、真菌性容易出现精神萎靡、记忆力差、易疲劳、食欲不振、头痛及头晕。

4、容易引起高热惊厥。

3FRS分类

主要依据:黏膜、血管、骨质是否有真菌侵袭;而不是骨质破坏或破坏程度。真菌性鼻-鼻窦炎先单侧鼻窦起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进一步发展可累及多窦。

急性或暴发型真菌性鼻窦炎:进展快,CT特征性表现为进行性骨质破坏,病变广泛,易延伸到眼眶、颅内等邻近结构,视神经和脑膜呈弥漫强化,颅内出现脓肿或梗死,上领窦的病变可向前延伸到面颊部,向后延伸到翼腭窝,很少造成窦腔扩大或窦壁的变形,窦腔内高密度影少见。

慢性或无痛型真菌性鼻窦炎:进展缓慢,易延伸到眼眶、颅内,常造成鼻窦骨质破坏,但周围多伴有骨质增生、硬化,晚期骨质破坏处常伴有明显海绵状骨质硬化,窦腔内高密度影少见,CT或MR增强扫描可见颅内肉芽肿性改变,易沿三叉神经周围生长蔓延。

鼻窦真菌球:多发生于1个鼻窦,CT表现为实变的窦腔中央伴局灶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高密度影,多伴有窦壁骨质硬化、增厚,一般无窦腔膨胀,多数不伴鼻息肉。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典型CT表现为累及多个鼻窦,窦腔实变、膨胀,伴有弥漫、散在的条状、甸行状或云雾状高密度影,绝大多数伴有鼻息肉。

4治疗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原则:①早期的手术治疗,侵袭型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真菌病原和坏死及不可逆的病变组织,恢复鼻窦的通畅引流。②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和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病变不严重的(如真菌球、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一般均可采用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及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粘膜,创造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流。病情严重,病变范围广者,可采用柯-陆氏手术(Caldwell-Lucoperation)、鼻侧切开术(lateralrhinotomy)或与鼻内镜手术联合等术式。病变累及颅内时可采用颅面联合术式,并于术前应用抗真菌药物,术后可应用抗真菌药物冲洗鼻腔和鼻窦。2.药物治疗

(1)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术后必须用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为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剂量可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性而定。经手术和两性霉素B治疗病情已被控制或病情较轻者,可用酮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治疗。

(2)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手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激素应用的剂量为强的松30mg/d~40mg/d,口服一周后剂量减半,继续服用一个月,然后按0.2mg/(kg·d)服用4个月,再按0.1mg/(kg·d)服用2个月,同时应用人工合成长效类固醇鼻内喷雾。有报道称以对患者致病的真菌浸液进行免疫治疗,可减少术后激素的用量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复发率。

3.对症支持治疗

增强抵抗力,恢复免疫功能,治疗原发病,停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

4.中药疗法

中药治疗常用真菌性鼻窦炎,中草药配方:苍耳子30克、辛夷20克、黄芩35克、细辛4克、白芷25克、龙胆草10克等中草药材,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外用,一日两次,对真菌性鼻窦炎有确切效果。

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要遵医嘱,每日鼻腔冲洗,定期鼻腔换药,定期门诊复诊,以期提高预后效果,降低术后复发几率。

专家介绍

陈峰

副主任医师

南京大医院耳鼻喉科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地点:新门诊大楼五楼六区

擅长鼻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鼻内镜外科及其延伸外科。









































白蚀
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hl/868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