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专题前庭功能受损患者的前庭康复治

 

本文作者:

王密综述卢伟审校

前庭功能减退是众多疾病(如高血压、高黏血症、动脉硬化等导致的内耳前庭供血障碍,各种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经炎、内耳迷路炎、梅尼埃病等等)对内耳造成的影响结果之一,其最常见的症状为眩晕,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前庭抑制性药物虽然对症状有所控制,但会减慢前庭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进展性疾病如肿瘤等引起的前庭功能紊乱是有效的,但术后常会留下永久的单侧前庭功能损害,依然带来眩晕及平衡失调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前庭代偿机制的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herapy,VRT),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正在逐渐成为治疗前庭功能减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2-3]。现将VRT在前庭功能减退患者治疗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一VRT的概念及发展史

早在20世纪0年代,Cawthorne和Cooksey就提出可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来改善前庭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前庭疾病的目的,此方法称为Cawthorne-Cooksey练习法[-5]。年McCabe在Cawthorne和Cooksey的理念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康复训练可以减轻眩晕症状。年Heeker等报告了89例按照上述所创方法所训练2月时间的患者,其中17%头晕消失,67%症状改善,%症状加重,疗效显著[6]。总而言之,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herapy,VRT)是一个对前庭功能减退患者进行的以训练为基础的治疗计划,旨在提高患者的前庭位觉、视觉和本体感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可以理解为由专业人士制定的一系列反复进行的头部、颈部及躯体的运动训练。目的是为了1)增强凝视的稳定性;2)提高姿势的稳定度;3)改善眩晕;)改善日常活动。前庭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平衡功能并提高其对眩晕的耐受能力,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已逐渐成为除药物、手术以外的又一重要治疗手段[7-8]。

二VRT作用机制

前庭康复训练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与前庭系统的可塑性和代偿功能来实现。前庭代偿是一个中枢过程,其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凡是与前庭系统有关的结构都有可能参与此过程[9]。前庭康复训练即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前庭代偿的产生。

1.前庭适应(VestibularAdaptation)

前庭适应是指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前庭损伤的适应能力,使前庭系统能适应长期由外周前庭不对称信息的传入,从而对前庭反射产生适应性控制,改变前庭反射的增益、时相和方向,达到治疗效果[10]。主要的前庭反射有:1)前庭-脊髓反射(vestibulo-spinalreflex,VSR),主要是通过视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等外周感觉的信息输入,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后通过脊髓外侧束支配躯体四肢来维持平衡。最早用于评价VSR的是闭目直立试验,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是姿势描记技术(posturography,PG);2)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o-ocularreflex),信号通过大脑同侧及对侧III、IV、VI颅神经核团传入中枢,前庭感觉可立即产生反射性的眼球活动,能够使头向一侧转动时眼球转动至对侧,从而维持视觉的稳定性[11]。单侧前庭功能减低的患者其VOR增益也随之降低,出现视觉图像在视网膜上反复滑动,这种滑动信号反复刺激前庭神经系统使得前庭中枢增加VOR的增益,产生前庭适应。

2.前庭习服(Vestibularhabituation)前庭习服是指前庭系统受到一系列相同的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其机制包含有两种结构成分:一种为神经贮存部分,用于贮存以往贮存的空间感觉信息;另一种是比较单位,它将以往贮存的感觉信息与目前所接受的信息进行比较[12]。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习服具有方向性和转移性,一旦形成可维持一段时间,继续刺激后可维持更久。习服训练方法有荡秋千、旋转椅等,是宇航员克服太空病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3.前庭代偿(Vestibular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kgy.com/ways/874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